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現代思潮
THE INTELLECTUALS OF MODERN CHINA 
開課學期
97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吳展良 
課號
Hist5280 
課程識別碼
123 U636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新103 
備註
兼通識。範疇:中國。領域:思想。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90人
外系人數限制:3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目標&簡介:
中國現代思想史的一項基本特色,便是思潮洶湧。各種思潮一波未盡,一波又來。針對這種現象與些思潮的基本性質與成因加以研究,大有助於我們對於這一段內容與頭緒均極其紛雜的思想史之理解。現代中國人面對全盤改造的大挑戰,對於政治、社會、文化與人生宇宙的各種根本問題興趣極濃,而好為建構包羅萬有的大體系以指導現實社會。這種全面的反省,現實的取向,與體系的建構,代表了多數思潮的基本方向。與此同時,一些非系統化的,卻代表一種深沈及普遍心理及思想趨向的思潮也同樣重要。除此之外,各種思潮之間的對立性、連續性、與深層的類似性亦為瞭解思潮遞禪與其橫向關連的關鍵,而為思想史研究所應探討的對象。本課程之講授,將集中分析各種思潮及其代表性人物,以探討並檢驗上述的觀點。同時將透過指定閱讀與討論,以加強同學們分析問題、理解歷史大勢及閱讀原典的能力。
 

課程目標
課程大綱與進度:

序論

1. 中國現代思想史之特質與斷代問題:兼論針對思潮現象的研究
I.思潮的湧起:中國現代思想史的開創期
2. 變法與維新
錢穆,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十四章(前半)
李澤厚,中國近代思想史論-康有為思想研究
李澤厚,中國近代思想史論-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研究
梁啟超,新民說
3. 天演論的輸入與影響
郭正昭,達爾文主義與中國
李澤厚,中國近代思想史論-論嚴復
4. 革命思潮
李澤厚,中國近代思想史論-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論綱
袁偉時,中國無政府主義者的哲學思想
李澤厚,中國近代思想史論-論孫中山的思想

II.思潮洶湧的新文化運動:全方位探索新文明的理想主義時代1916-1925

5. 尋求新的道:文化反思,啟蒙與全盤反傳統
陳獨秀,敬告青年
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
〞新青年〞罪案之答辯書
調和論與舊道德
李大釗,新的!舊的!
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胡適、陳獨秀、魯迅
6. 白話文運動與新思維
胡適,文學改良芻議
陳獨秀,文學革命論
林琴南,致蔡鶴卿書
7. 個性主義與浪漫主義
李大釗,美與高
胡適,李超傳
Leo Lee,TheRomanticGenerationofModernChineseWriters,Ch.13
8. 科學主義與實用主義
胡適,實驗主義
多研究些問題,少談些〞主義〞
瞿秋白,實驗主義與革命哲學
張君勱,人生觀
丁文江,玄學與科學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記中國現代三次學術論戰-1
9. 馬克思主義的輸入與中國社會主義論戰
李大釗,我的馬克思主義觀(上)
階級競爭與互助
再論問題與主義
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
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試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-1
蔡國裕,192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主義論戰,結論
10. 反啟蒙與生生思想
吳展良,中國現代保守主義的起點:
梁漱溟的生生思想及其對西方理性主義的批判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青年毛澤東
11. 新佛學
麻天祥,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第四章
歐陽漸,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
釋東初,中國佛教近代史第二十八章
太虛,什麼是佛學

12. 期中討論

III.革命化的思潮與建國的思維:建構系統及行動與鬥爭的時代 1923-1949

13. 自由主義及改良主義的呼聲與困境
胡適,我們走那條路
胡適,從民主與獨裁的討論求得一個共同政治信仰
張君勱,民主政治的哲學基礎
張東蓀,一個中間性的政治路線,追述我們努力建立〞聯合政府〞的用意
14. 孫中山思想與國民黨哲學
孫中三,建國大綱
三民主義
戴季陶,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
致蔣介石書
三民主義之哲學的淵源
胡適,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
蔣介石,革命哲學的重要
胡漢民,三民主義的心物觀
陳立夫,唯生論
15. 新人文主義者及新儒家
錢穆,東西文化之再探討
中國文化與中國青年
賀麟,儒家思想的新發展
熊十力,新唯識論序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略論現代新儒家
16. 馬列主義在中國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青年毛澤東
試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-2
毛澤東,毛選選讀
李澤厚,中國現代思想史論-記中國現代三次學術論戰-3
李歐梵,戰爭與革命
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,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,pp.196-203
17. 期末討論
18. 綜合評量與討論
 
課程要求
(暫訂)
1. 上課摘要與心得,佔總分35%。
2. 出席助教所帶討論課並完成指定作業佔總分25%。
3. 期末考試佔40%。
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